课程编号:18122180
课程名称:生态建筑设计/Ecolog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其中理论12学时,课内实践28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简介
《生态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四个学习阶段的第三阶段——设计综合的主干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典案例研习,了解国内外生态技术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生态选址及其分析,了解建筑生态系统及建筑物子系统的构成,同时了解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然后通过课程设计训练,掌握生态思维和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重点有可持续场地设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了解生态建筑的发展及生态系统构成;
目标2::掌握生态建筑设计思维和其主要技术手段;
目标3:了解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与目标的关系
序号 | 课程 目标 | 知识 模块 | 教学内容 | 授课课时 | 教学方法 |
1 | 目标1 | 生态建筑发展及生态系统构成 | 1.1 生态建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1.2 生态建筑实践 1.2 建筑生态系统构成 | 2 | 课堂讲授 |
2 | 目标2 | 生态建筑技术问题 | 2.1可持续场地设计 2.2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2.3仿生设计 2.4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2.5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 2.6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 | 8 | 课堂讲授 |
3 | 目标3 | 生态建筑设计课题 | 3.1设计任务及要求 3.2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3.3案例赏析 | 30 | 课堂讲授和设计辅导 |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五、思政知识点
1.知识点一
1.2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2017-2022年期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政策和指导意见,包括《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鼓励学生多了解和思考国家政策,再进行设计构思。
2.知识点二
4.1生态建筑案例赏析:将思政教育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中,绿色建筑得以普及,同学们不能局限于高水准专业技术的“技工”,而是应提前具有环保意识、职业精神、精炼业务的复合型能力。高校也应提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建筑人才,是实现绿色建筑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六、考试目的
《生态建筑设计》课程考试以设计作业呈现。主要考查目的有:考查学生掌握生态建筑基本思路以及综合建筑设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七、考核标准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序号 | 知识模块 | 考核内容 | 考核 要求 | 分值 |
1 | 生态建筑技术问题 | 1.1可持续场地设计 1.2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1.3仿生设计 1.4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1.5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 1.6节地节水与材料循环利用 | 1.排版合理、制图美观、表达完整 2.总图布局合理、平面功能和流线合理,图示表达准确 3.空间具有合理性与创新性 4.综合考虑了结构和设备专业的基本问题 | 60% |
2 | 生态建筑设计课题 | 2.1设计任务及要求 2.2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 1.满足设计任务的要求 2.对标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 40% |
2.题目类型及分值分布
通过生态建筑设计成果评定本课程的成绩。分值主要体现在成果表达、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形体设计、生态技术运用等方面。
3.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课程成绩为课堂设计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至少三次考勤和两次小作业组成,缺勤两次或迟到三次则无平时成绩。
(1)考试方法:其它
(2)记分方式:五级记分制
(3)考试时间:课内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先觉.生态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05月01日
[2] 冉茂宇.生态建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3] 夏云.生态可持续建筑(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09月
执笔人:杨熙 2021年09月28日
审核人:杨熙 2021年10月08日
批准人:张昉 2021年10月18日